自从飞机诞生以来,人类拥有了更坚实的翅膀,在蓝天之上探索翱翔,飞机改变着历史,塑造着我们的生活。
2022年7月31日上午10:00,【韩愈书房】“共享阅读-相约阳图”第213期公益故事会,阳图文化志愿者道敏老师带领孩子们乘上“阳图号”飞机,一起翱翔于蓝天之上。
一开始,道敏老师就给孩子们抛出了一个谜题“一只大蜻蜓,飞往天空中。瓦上不能立,树上不能停。”,以此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出故事的主题。孩子们兴致勃勃,纷纷举起小手抢答,积极地与老师互动。
中国航空开拓者
道敏老师兴致盎然地向大家介绍了我们伟大的“歼-8之父”——顾诵芬。顾诵芬是新中国航空科技史上的领军人物、我国飞机动力学的开拓者、中国自行设计制造高空高速歼击机技术的主要负责人之一。顾诵芬与新中国的航空事业一同成长,航空救国、航空报国、航空强国成为他整个人生轨迹的关键词。
绘本分享
1930年,顾诵芬出生于书香世家,在祖国饱受凌辱的年代,他没有继承父亲的事业,而是从小就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设计中国人自己的飞机!
年少时的顾诵芬目睹过外敌飞机的狂轰滥炸,这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在顾诵芬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我要设计飞机,保卫祖国领空!”靠着平常阅读的书籍,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与思考,顾诵芬自己学会了制作飞机、舰艇等各种各样的模型。
长大后,顾诵芬坚定地选择了交通大学的空气动力学专业。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国家需要更多的飞机保卫祖国。一年后,顾诵芬大学毕业,他服从国家分配,积极投身到祖国航空工业的建设中。
20世纪60年代,顾诵芬作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负责超声速飞机“歼-8”的空气动力设计。当时的中国完全没有设计制造超声速飞机的技术储备,但顾诵芬和研制团队通过不断地深入探索,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终在1969年7月5日,歼-8飞机实现首飞。
但这只是试验的开始,新的问题接踵而来,飞机在跨声速飞行时出现了严重的抖动。在反复观察和不断尝试中,顾诵芬和他的团队最终制服了这只歼-8设计制造道路上的“拦路虎”。顾诵芬主持设计的飞机保卫着祖国的蓝天,他儿时的梦想得以实现。
孩子们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故事,为顾诵芬院士的成功而欢呼。本期的故事会精彩纷呈,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我国航空事业发展的艰辛,还教会了孩子们要树立好人生目标,做自己人生的总设计师,努力描绘好自己的未来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