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开讲前,道敏老师先跟孩子们来个自我介绍,认识一下新朋友,缓解孩子们紧张的心情,以便后面更好地配合老师分享故事,表达自己的想法。
绘本《谷雨养蚕忙》故事时间正是成都“杨花落尽子规啼”的谷雨季节,谷雨前后人紧张,养蚕采茶都繁忙。贝儿和爷爷来到“天府之国”成都,姑奶奶家开了一家蜀绣馆,家里养了不少蚕宝宝。姑奶奶带着贝儿参观了丝绸厂,看到缫丝工人从热水里捞出蚕丝,挂在机器上。
贝儿和姑奶奶走进望江楼公园,这是为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而建。薛涛不但写诗很好,还发明了新的染色技术,在纸笺上作诗,这种小纸笺叫做“薛涛纸笺”,在当时很受欢迎。
爷爷带贝儿来杜甫草堂,人们在这里纪念唐代诗人杜甫。而杜甫草堂,也是成都旅游的必经之地。
到了成都街市,看着街上热闹的茶楼和本地人闲聊,爷爷和贝儿兴高采烈,很快就逛了起来。
当吃着点心的时候,贝儿问爷爷:“为什么现在这个节气要叫谷雨呢?”
爷爷告诉贝儿谷雨节气的传说。古时候有一个能人叫仓颉,相传他是汉字的创造者。花了三年时间,他造了一斗字。天启皇帝听说了,要赏金。
有一天,仓颉正在睡觉,忽然听见有人说:“仓颉,领天帝御赐。”仓颉急忙坐起来,一看,一个金人在地上。仓颉知道,这是天帝赏赐,急忙向天谢恩。淳朴的仓颉不敢独享重礼,把金人送到黄帝面前。
回家后,仓颉做了个梦,梦中有人问:“仓颉,天帝赐你金人不要,你要什么?”在梦中,仓颉说:“我要五谷丰登,让天下百姓有饭吃。”那人说:“那就收回金人,给你一些谷子。”
次日早晨,仓颉一开门,稻谷便从天空落下。
过了一段时间,满地都是谷子。普通百姓高兴得奔走相告,忙于收谷,抬谷。
黄帝的金人没了,派人去找仓颉,仓颉把梦中的事情告诉了他。得知事情的真相,黄帝大喜:“仓颉有功,下谷子雨这天今后就是谷雨节,每年到了这一天都要感谢上天。”从那以后,谷雨节气就一直流传下去。
故事分享结束后,道敏老师还安排了亲子共做蚕宝宝创意手工活动,亲身“体现”一番几千年前我们祖先栽桑养蚕的伟大发现,也使孩子们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给孩子们一种中国农耕文化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