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北阳山县的农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田心鹤,迳下猫,东江龙,旱坑凤”。说的是当地较为出名的民俗表演活动,其中“旱坑凤”指的就是阳山“双凤舞”。
为帮助广大市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凤舞历史,传承凤舞文化,2022年1月8日下午3:30,【韩愈书房】“巧手丫亲子文化”手工沙龙公益活动第145期,特举办以“凤姿卓越,非遗传承”为主题的剪纸活动。
相传凤舞起源于古时邓家寨栖息在梧桐树上的一对凤凰,被牧童的笛声吸引而翩翩起舞,当年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传说。此后人们就把凤凰看作吉祥的神鸟,并用竹篾青编织成凤凰道具,配以笛子、锣鼓、唢呐等乐器助兴,拿着拜匣,穿山过寨,登门到户,以驱邪消灾,迎祥纳福。
活动开始,文化志愿者文文老师带领大小读者们简单了解凤舞的由来历史后,详细地介绍了凤舞的制作技艺。旱坑凤舞以道具为主。凤颈、凤身、凤翅用竹篾青编扎,色纸裱糊,头用木雕刻,顶有火红凤冠,凤尾用细篾片弯成,羽毛用红黄两色布片粘帖,全长400厘米,翅展宽180厘米,腹部开口,体内装有可活动的绳子、竹竿和拉架,以操纵凤头转动、凤嘴张闭和凤翅展合。
表演时由一名舞者钻进一具凤身,右手握操纵凤头和凤嘴的竹竿与拉绳,左手操纵双翅的拉架起舞。舞蹈动作重点在脚上,上步要落脚扎实,以脚带动腿的屈膝动作,同时要身活、腰活、手掌操作活,且配合要协调流畅,才能将凤的典雅舞姿和优美动作,表现得生动传神。
旱坑凤舞的角色有引凤人、舞凤人、扛旗人及乐师等。由一领凤人手持羽匣,引领色彩斑斓的双凤上场,随着乐师的锣鼓点翩翩起舞,时而引颈长鸣、飞扑跳跃,时而交颈扫羽、妙舞相嬉,形象栩栩如生。凤舞用打击乐伴奏,加唢呐(代替牧童土笛)吹奏引子及过门,整个场面气氛欢快、热烈,呈现出浓郁的乡土风情。
旱坑凤舞已成为阳山邻近乡镇年节活动的主要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具有积极的精神内涵和较为独特的艺术价值。下面就让我们动动手,让手上的“凤”飞起舞吧!
本次手工活动的成功开展,不仅让读者们感受到传统文化,更进一步拉近了和阳山本地非物质文化的距离,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