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最早出现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被称为人类最早的“飞行器”。经过汉、唐、宋、元等朝代的发展有了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中国风筝包括北京风筝、天津风筝、山东潍坊风筝、江苏南通风筝和广东阳江风筝五大风筝流派。2021年10月31日上午10:00,【韩愈书房】“共享阅读-相约阳图”第177期公益故事会《放风筝》中讲到北京哈氏风筝——2006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项目名录。在绘本里,我们相遇了哈爷爷。哈爷爷家的风筝有多好看?就让我们跟着文化志愿者少凤老师的脚步看看这些美丽的风筝吧!
一到春天,北京放风筝的人就特别多,各种各样的风筝,漫天飞舞。
妈妈说:“回家教你做个屁帘儿,咱也来放风筝。”
所有的风筝都要用到这四种技艺。
妈妈做好屁帘儿风筝之后,小女孩就跑出去放了,结果风筝挂树上了。
妈妈说,第四项技艺——放,也非常重要,不在有高压电线的地方放,也别在树的附近放,要去大广场放。
妈妈又给小女孩做了一个屁帘儿风筝。她们遇到了风筝专家哈爷爷。哈爷爷家里的风筝真多啊!
哈爷爷家是风筝世家。每年4月20日,哈爷爷都要去参加潍坊国际风筝节。
哈爷爷给小女孩看他祖传的沙燕风筝,还介绍了中国四大风筝产地。
小女孩带着哈爷爷送的风筝,和妈妈一起来到了天安门广场。
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本期绘本故事,为小朋友们分享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绘本《放风筝》,借助绘本的表现方式,将“非遗”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和传承中积淀的丰厚文化资源呈现给广大少年儿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了解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在民宿、文化、艺术等方面多姿多彩的智慧和创意,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