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羹,也叫玉米羹,是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的一道家常必备粥品。广东人说“无鸡不成宴”,阳山人则认为“无麦羹不成餐”,一顿饭总需要一碗麦羹才能称之曰完整。10月30日下午3:30,【韩愈书房】“巧手丫亲子文化”公益手工沙龙活动第135期,让我们一起跟着文文老师品尝这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吧!
韩愈被贬阳山的时候曾作诗说:“阳山,天下之穷处也!”以前,阳山确实是个很穷的地方,很多人没钱吃饭,只能喝麦羹来填饱肚子。但经过几年的发展,阳山人生活水平发生巨大的变化,但吃麦羹这习惯依然传统。
麦羹在阳山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阳山人的饭桌上常免不了要放上一盆金黄色的麦羹。在阳山,麦羹可以当粥亦可以当饭,阳山人渴了喝一口麦羹,饿了喝一口麦羹,闲暇无事也会喝一口麦羹。阳山的一些家庭一早便煮上一大盆麦羹,全家男女老幼一天当中不时要喝上一口麦羹解解嘴馋。
阳山麦羹好吃,其美味来源玉米品种、水的选择以及烹调方法的讲究。要制作出上好的阳山麦羹,玉米品种最好选择阳山农家品种“大暑麦”,并用当地的山泉水调制。
阳山地形、地貌、地质独特,造成了阳山地区的饮用水质有别于其他地区。许多人到阳山品尝过麦羹后,忍不住会捎带一些当地的麦羹粉回去,还向当地人请教了麦羹的做法。而拿回去后煮出来的麦羹总没在阳山吃到的美味。原因很可能就在于煮麦羹的水有所不同。
最传统的制作麦羹的过程,也是阳山人特有的制作方法:先用石舂将玉米粒的表皮舂掉,将玉米粒舂成既有粉、又有小粒的混合粉。然后将玉米粉用冷开水调和,再倒进沸腾的水中,随之加入一种阳山人称为“灰水”的液体(一种植物碱),用文火熬两个小时左右即可。
经过一轮的学习,小朋友们都了解到原来我们餐桌上的美食——麦羹,是由玉米做成的。接下来的时间,就到了小朋友们“种植”麦羹原材料——玉米的时候啦。他们撸起袖子,在文化志愿者手中领取到手工材料后,就开始认真的动起手来了......
不一会儿,色泽金黄、颗粒饱满的玉米就“种”好啦!又是收获满满的一天。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阳山,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一代,都对麦羹有着特殊的感情。从农村到县城,从普通家庭到酒楼食肆,无一处没有麦羹,麦羹已然成为了阳山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麦羹在阳山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让我们一起传承好这样的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