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账号: 密 码:

今天的礼物,你最想送给谁? ——“巧手丫”工艺手工沙龙活动第133期

  • 发布时间:2021-10-16 18:09:05
  • |
  • 作者:阳山县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346次

图片1.png?v=1746351612651

为充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传统美德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10月16日下午3:30,【韩愈书房】“巧手丫亲子文化”公益手工沙龙活动第133期,在图书馆二楼青少儿活动室开展主题为“尊老敬老,共建和谐社会”的粘土寿桃手工制作活动。

图片2.png?v=1746351612651图片3.png?v=1746351612651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九九重阳节吗?”文化志愿者文文老师给孩子们抛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

“知道知道,重阳节就是老人家的节日,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节日”。

“那你们知道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吗?”

“小朋友们纷纷摇起了头,再也没有了之前自信满满的样子。”

原来,这个节日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著名的经典《易经》中。古老的《易经》认为”九“为阳数,农历九月九这个日子,两个九相遇,有两个阳,所以叫重九或重阳。此外,古人还认为“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九九重阳暗含着生命长长久久,健康长寿的意思。

图片4.png?v=1746351612651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图片5.png?v=1746351612651

在中华民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字,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诗经》中则有“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咏叹。而关于敬老、养老的专门史料记载则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

《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这就是说,做子女的要“立身”并成就一番事业。儿女事业上有了成就,父母就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因此,终日无所事事,一生庸庸碌碌,这也是对父母的不孝。

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首先要“敬”和“爱”,没有敬和爱,就谈不上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图片6.png?v=1746351612651

了解了重阳节由来、历史传说、传统习俗等内容后,就来到了让小朋友们大展身手的手工环节——粘土寿桃制作。小读者们从文化志愿者们的手中拿过制作寿桃的粘土材料,还没等文文老师讲完制作要点和步骤,就已经开始用手中的粘土制作起寿桃来了......看,不一会儿,形态各异的大寿桃就展现在大家眼前了。

图片7.png?v=1746351612651图片8.png?v=1746351612651

寿桃寓意着健康和长寿,小朋友们纷纷表示要把制作好的寿桃带回家里送给老人和长辈,把心中最美好的祝愿带回家。

图片10.png?v=1746351612651

此次活动从小娃娃抓起,培养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促进家庭和睦,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图片11.png?v=1746351612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