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读者深入感受竹编工艺的匠心魅力与文化内涵,2025年8月30日下午3:30,【韩愈书房】“巧手丫” 亲子文化手工沙龙公益活动第254期,在图书馆二楼青少儿活动室开展 “非遗竹编小船” 主题手工活动。
活动伊始,文化志愿者文文老师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开启竹编文化课堂。她首先抛出一则趣味谜语 ——“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做材料”,引发孩子们踊跃抢答,在互动中自然引出本次活动的核心材料 “竹子”。
随后,文文老师系统讲解了竹编的历史与价值: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数千年历史,新石器时代便有竹藤胎陶器的雏形,秦汉时期编织纹样愈发丰富,唐宋时期更是融入花灯、玩具等生活场景,2008年6月7日,竹编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她还特别介绍了竹编的工艺分类,区分了以东阳竹编为代表、侧重生活用品的 “粗丝工艺”,以及以瓷胎竹编为典型、追求精细雅致的 “细丝工艺”,让孩子们直观理解 “横竖交错的自然之美,指尖上的优雅神技”。
在竹编制作流程环节,文文老师通过图文展示,详细讲解了从“炭烤”“去节”“分片刮片”,到“分丝揉丝”“抽丝”“编织”“上油”的完整工序,尤其强调“层层筛选,百斤竹八两丝” 的匠心不易,让家长和孩子们深刻体会到非遗技艺背后的劳动智慧。
手工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高潮。每个家庭都领取了精心准备的 “竹编小船手工材料”。制作过程中,孩子们负责穿线、摆放竹篾等简单步骤,家长则协助完成编织、固定等较复杂工序,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当一艘艘精致的竹编小船完成时,孩子们举着作品相互展示,五彩的流苏随风轻摆,成为图书馆里一道充满非遗韵味的靓丽风景线。
此次 “非遗竹编小船” 主题活动,以 “匠心传承 竹梦同行” 为核心,将非遗技艺学习与亲子互动、文化教育相结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更生动、更可触的形式走进孩子们的心里。活动不仅教会了大家竹编小船的制作方法,更让 “保护非遗、传承文明” 的理念深入人心。
图文:何宇莹
校对:利翠芳
二审:欧福维
三审:邓文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