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为了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2024年8月10日上午10:00在县图书馆二楼青少儿活动室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 |“书香里的七夕,让爱与文化同行”主题活动。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演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道敏老师介绍了七夕节的由来和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后,激发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随后,选取了与七夕相关的经典诗词,《七夕》和《秋夕》,逐一进行解析和领读。
在诵读过程中,道敏老师不仅注重诗词本身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还引导孩子们感受诗词中的韵律美和语言美。孩子们在道敏老师的带领下,稚嫩的声音中透露出对诗词的热爱和对节日的喜悦。
活动室内弥漫着欢声笑语,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问答活动马上开始啦。
道敏老师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与温柔,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七夕趣味问题,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其中。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刚刚一共讲了几个关于“七夕”的习俗呢?”老师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俏皮,引得孩子们纷纷猜测。有的孩子说是“7个”,有的孩子则说是“5个”,答案五花八门,充满了童真。老师笑着摇摇头,然后揭晓答案:“是6个哦!”孩子们听后恍然大悟,脸上洋溢着恍然大悟的喜悦。
接下来的问答环节更加热烈。道敏老师提出问题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生怕错过表现自己的机会。有的孩子思维敏捷,答案脱口而出;有的孩子则显得有些害羞,但在老师的鼓励下,也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每当有孩子答对问题时,老师都会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还会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作为奖励,让孩子们兴奋不已。
最后来到了小朋友们最喜欢的环节——“七夕画框DIY”。志愿者分发完手工材料后,道敏老师详细讲解画框DIY的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顺利完成DIY作品,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个精美的七夕画框逐渐呈现在大家眼前。它们或简约大方,或色彩斑斓,都蕴含着亲子间满满的爱意与祝福。家长们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孩子们则自豪地向周围的小伙伴展示自己的作品。
活动结束后,道敏老师还为每位参与者颁发了小礼品作为纪念。这些小小的礼物不仅是对孩子们创作的肯定和鼓励,更是对亲子间美好时光的见证与珍藏。在这个充满爱与创意的七夕里,图书馆成为了传递亲情与文化的温馨港湾。
今天的活动,不仅让读者们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爱与文化的魅力。我们相信,这样的时光将会成为他们心中最宝贵的记忆之一。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家长们对于孩子教育的用心与陪伴,这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
感谢每一位参与活动的家长和小朋友,是你们的热情与参与,让这次“书香里的七夕”变得如此精彩与难忘。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与大家携手前行,在书海中探索更多未知的美好,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相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