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精神,传承非遗剪纸传统文化,推动非遗文化融入生活,进一步激发小朋友们对剪纸活动的兴趣。2023年11月18日下午15:30,【韩愈书房】“巧手丫”手工沙龙公益活动第208期,阳图文化志愿者文文老师带领小朋友们开展“剪纸文化—民族小伙伴手拉手”手工活动。
2006年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剪纸的创作中除了表现各行各业新气象的剪纸外,儿童、体育、杂技、歌舞等也成为剪纸最常见的题材。
新中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的指导下,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表现社会主义新人新事的新剪纸,开拓了剪纸创作的道路,也丰富了中国民间装饰美术的形式和内容。
剪纸艺术自诞生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就没有中断过。它充实于各种民俗活动中,是中国民间历史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艺术形态之一。
活动中,文文老师通过PPT给小朋友们讲解剪纸的由来、历史等知识。详细介绍了剪纸的起源、发展和影响,让小朋友们对剪纸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文文老师还介绍剪纸的制作方法,让小朋友们对这一传统技艺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讲解结束,文文老师指导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制作剪纸,让小朋友们依照模板步骤制作相应作品,同时鼓励小朋友们自由发挥,制作属于自己的创新作品。小朋友们兴趣高涨,积极参与手工操作,做出了自己的独家作品。
小朋友们一边热烈讨论着剪纸的技巧,一边兴致盎然地拿着剪刀和红纸剪了起来。一张纸立体十足的剪纸作品在小朋友们指尖跃动。
文文老师手把手教小朋友们剪纸技艺。一张红纸、一把剪刀、一双巧手、一份匠心,剪出一个个玲珑的纸上世界。
智慧流转指尖,童心跳跃纸端。一张纸、一把剪刀、一份传承。通过此次剪纸活动,小朋友们不仅领略了传统剪纸艺术的魅力,还丰富了小朋友们的读者生活,引导小朋友们走进非遗、热爱非遗,让非遗传承不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