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中秋佳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提升人文素养。2023年9月24日上午10:00,阳山县图书馆在二楼青少年活动室组织开展“ 【我们的节日·中秋】情满中秋,和谐团圆”中秋主题活动。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在宋朝盛行。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有寄托思念之情,祈盼丰收与幸福。对中国人来说,中秋节意味着团聚、平安。人们觉得,中秋节的月亮最大、最圆。满月象征着繁荣、幸福和团圆。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正是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中国人都会庆祝中秋节。
简短的一句谜语,亦庄亦谐,是我国古老的文字游戏,蕴含我国人民深沉的智慧。小朋友们在猜灯谜的兴奋之余,为自己和亲人赢得一份小礼物!
活动中,道敏老师向小朋友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月球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童年时期的我们对月亮有着各种浪漫幻想。一个个小巧精致、色彩斑斓的月球灯瞬间吸引了小朋友们的注意力,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制作属于自己的月球灯。
小朋友们在道敏老师的带领下,手持画笔用五颜六色的色彩,开启自己的创意,小心翼翼将颜料涂抹在空白处,各种颜料任意发挥,画出属于自己的天马行空,捕捉来自月球的浪漫,满天星辰的陪伴。
层次不一的颜色为月球灯的表面增加了不同的明暗,来表现月球神秘、沧桑的颜色。一个个炫酷而又极具意义的斑斓星球,开始慢慢成形!大家迫不及待给成品通上电源,月球灯散发出柔和的“月光”,更烘托了节日的氛围。用双手创造快乐,将"月亮"带回家!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浓浓中秋味,悠悠家国情。本次“【我们的节日·中秋】情满中秋,和谐团圆”中秋节主题活动的举办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作为展示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今后阳山县图书馆将继续推进全民阅读,充分挖掘诠释传统文化底蕴,让广大读者感受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生命力与凝聚力。